信是立國的根基,立人的根本。所以孔子說:民無信不立。又說: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。(按:這段話是強調「信」的重要,國無信,國的根基就會不穩固,人無信,就不能立足社會。)
按「信」字,左邊是「人」,右邊是「言」,言就是說話,人把話說出來,必須要真實,不可稍為有點虛 偽。虛偽的人,說的跟做的必然不同,做的跟說的亦必然不同,親友間不敢相互倚靠信託,鄰里間不會相互恭敬,虛偽欺詐的話,沒有人聽從;為什麼呢?因為一次 失信,就使人懷疑,二次失信,就惹人痛恨,就招致大眾及親人疏遠,大家都不跟他交往,這是自己作賤,自己拋棄自己,甚至可以說自己不把自己當人看,這不是 非常可惜嗎!
我常考察天地的道理,不外是一個信字。太陽守信,日出日落,南極北極,運轉不背。(按莊子天下篇:日 在極北,北方日中,南方夜半;日在極南,南方日中,北方夜半;日在極東,東方日中,西方夜半;日在極西,西方日中,東方夜半;運行不變。)所以人都拿它來 做信的準則;月亮守信,出沒定時,初一暗十五明,有經常的規律,所以人都拿來做信的標準;星星排列有信,運行不會偏差;四時的更替順序有信,代謝不會混 亂,所以聖人採取他的信,作為施政的依據。人若能效法天地的信,作為做人的信,那麼人就不愧與天地並稱為三才了。
易經上說:「誠信存存,道義之門。」意思是說存在著真實的「信」,就可進入「道義」的大門了。我們要想修行大道,必須從「信」字上著手,因為能立信與義,道就在其中了。
古人說過,大奸的人看似忠厚,大詐的人看似有信,信和詐雖大不相同,但如果外表上裝作誠信,內心裡懷 著奸詐,那麼別人受他的愚弄,遭受他的禍害,雖然當時不發覺,最後沒有不知道的。呂氏說:受欺騙的害,是身受害;欺騙別人的害,是心受害,心死是最大的悲 哀,身死還是其次。呂氏這些話,是說人沒有信,即是心死,心死的害比身死還要大。所以季布一諾千金,(按:季布,楚霸王名將,楚霸王敗,漢高祖贈以千金, 後為高祖效力。)侯嬴一言為重,(按:侯嬴,戰國時魏國隱者,佐信陵君,年七十,信陵君出征,侯嬴說年邁不能隨行,當自刎相送,言畢,果然自刎。)此都是 不敢失信於人,恐招致欺心的害。這不是別的,心即是天,違背了心,即是違背了天,人想要不違背心又不違背天,怎可不在信字上特別留意呢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